追思已亡(All Souls)

基督的教會分為三部分:勝利的教會(天國諸聖),戰鬥的教會(在現世生活的眾教友),受苦的教會(煉獄的靈魂)。基於諸聖相通功的道理,我們與天國諸聖和煉獄亡靈都保持聯繫。在上一天(十一月一日)的諸聖瞻禮,我們感謝和讚美天主,賞賜天國,得了勝利和完成成聖任務之恩,獲得永生的真福,我們求天國諸聖代我們轉禱。在今天的追思已亡節日,我們特別為煉獄亡靈求天主,賞賜他們早日脫離煉獄,升天享福。

煉獄亡靈的受苦是暫時的事,他們的名字已登錄在永生的名冊上。一旦受苦期滿立即升天享福。煉獄亡靈一面渴望勝利教會的功勞和有力的轉達,同時也需要戰爭教會的祈禱和有效的援助。

援助煉靈最有效的方法是彌撒聖祭。我們根據教會古老的習慣,教友去世,就為他舉行個別的追思彌撒,求天主賜他早登天國。對煉獄亡靈,舉行一般性的追思彌撒,起源於九世紀,克呂尼的本篤會修院於每年十一月二日為全體煉獄亡靈奉獻彌撒。不久這個習俗迅速發展,普及整個教會。

十五世紀,西班牙的多明我會會士在追思已亡日,可舉行三台彌撒。一七四八年起,西班牙各地聖堂,均獲准在追思已亡日舉行三台彌撒。一九一五年,教宗本篤十五世特准普世神父在追思已亡日舉行三台彌撒。第一台為煉獄的靈魂;第二台按教宗的意願;第三台為司鐸自己的意向。每台彌撒都有全大赦。

在一年將盡的時候,追念已亡的親友恩人這也是很合情理的禮儀。正如我們每一家有在天堂上的聖人,也可能有小罪或罪罰的靈魂而要經過一段煉淨的階段的親友恩人。這也是一個令我們感到親切的牽腸掛肚的節日。它也同樣是可以加強我們對永生與復活的信仰和期望的節日,提醒我們要努力善度此生,保持純潔無罪,在世多做補贖,好能善生善終,而進入天國。

今日禮儀最顯著的特點是每位司鐸可為煉靈舉行三台彌撒,但只有一台可為自己的意向,而其他兩台均應為煉靈和教宗的意向而舉行。

今日禮儀還特別表達教會的兩條傳統信仰,即頌謝詞中所說「為信仰主的人,死亡只是生命的改變,並非毀滅。」這是一。二是諸聖的相通和共融,活著的人只要沒有大罪,都在聖者之列,彼此可以代禱,通融善工。

本日彌撒經文均為新編。依據禮儀憲章(81)條的指標,更清楚地表達了我們對死亡的觀點:「死亡不是終結,而是進入光榮境界的門路。」「我們雖為死亡的定律而悲傷,卻因永生的許諾而獲安慰。」因此舊禮節中的「震怒之日」(Dies irae)和其他令人產生恐怖、憂傷的經歌均被刪除,讓復活的希望大放光明。

從一日中午開始到墳地掃墓、獻花、祈禱的習俗在我國也很普遍。一日至八日掃墓每次可為煉靈得一全大赦,平時可得部分大赦。追思亡者前後各一主日內進聖堂為煉靈祈禱每日可得一全赦,每次得全赦已被取消。從追思已亡開始的這一個月特別為煉靈祈禱,稱為煉獄月,也為教會所認可。

 


選讀聖安博主教論亡弟
(我們與基督同死,好能與祂同生)

我們看到:死亡是利益,而生命是痛苦。因此保祿能夠說:「對我來說,生活就是基督,死亡就是利益。」這裡所說的基督不正是指祂藉肉體的死亡,而給我們帶來生命的氣息嗎?我們當與祂同死,為能與祂同生。我們應該每天習慣於死亡,並準備死亡,好使我們的靈魂,藉這種分離,學習擺脫世俗的欲望,並使我們的靈魂處於高處──世俗的情慾不能到達而擒拿靈魂的地方──如此在它身上接受死亡的象徵,因而脫免死亡的懲罰。事實上,「肉體的法律在與靈魂的法律作戰」,並設法將它引入歧途。可是有什麼救藥呢?「誰能救我脫離這肉體呢?」是「經由吾主耶穌基督而來的天主的聖寵!」

我們有一位醫生,我們要用祂的藥。我們的藥品便是基督的聖寵,而死亡的身體便是我們的肉體。所以,我們要遠離肉體,以免遠離基督。雖然我們仍生活在肉體內,但決不該隨從來自肉體的一切;我們也不要放棄本性的權力,但是我們更愛聖寵的恩賜。

還要多說什麼呢?世界由一個人的死亡而蒙救贖。因為基督如果願意,就能夠不死。可是祂不以為死亡是可恥而當逃避的,也沒有其他比死亡更好的救人方式。因此,祂的死亡就是每個人的生命。我們帶著祂死亡的標記;我們以祈禱傳報祂的死亡,我們以獻祭宣告祂的死亡。祂的死亡是一項勝利,祂的死亡是一個奧蹟,祂的死亡是世界上每年最大的慶節。

既然天主親作榜樣,為我們證實:只有死亡尋獲了永生:死亡也救贖了它自己,那麼關於這死亡,還要說什麼呢?所以不該因死亡而悲傷,因為死亡為眾人產生救恩;也不該逃避死亡,因為天主子沒有鄙視死亡,也不願逃避死亡。

死亡原不屬本性,而是以後才成為本性的一部份;因為天主在起初並未創造死亡:祂把死亡作為醫藥而給了我們。人因背命而被罰,要不斷工作,要忍受勞苦,度一個可憐的生活。這些災禍必須藉死亡結束,好使死亡把生命所喪失的予以恢復。人「常生不死」若沒有聖寵的影響將是一項負擔,而不是利益。

所以人靈應該脫離此生的困苦和這肉體的累贅,並努力奔向天上的聚會。是聖人們才有權利到達那裡。他們彈琴奏樂讚頌天主。我們在默示錄中讀到他們的讚頌詞說:「上主,全能的天主,祢的工程偉大而奇特:萬民之王,祢的道路公平而真實。上主,誰敢不敬畏祢?誰敢不光榮祢的名號?因為祗有祢是聖的。萬邦都要前來朝拜祢。」耶穌,聖者也要見到祢的婚禮,看到祢的淨配從地上被接引到天上,同時眾人都在歡呼:「因為一切血肉之人都將來到祢台前。」祢的淨配不再受世俗所左右,她已與祢的聖神永遠結合在一起。

這便是達味聖王所期盼的最重要的一天,這便是他所願意看到的並瞻仰的:「我只向上主請求一事,我要尋求此事:願我一生一世住在上主的殿裡,凝視上主的美善。」